溶解:就是非常單純的把溶質均勻分散在溶劑內。 
解離:只對離子化合物適用,就是把離子化合物溶於溶劑時,造成離子生成的現象,又稱作游離。 
因此,能解離的一定能溶解,但是能溶解的不一定能解離。 

對溶解度和解離度做個比較: 
溶解度: 
適用範圍:任何物質(不管是分子化合物(如氯化氫)、離子晶體(如鹽),即使是聚合物(如糖、澱粉),皆可適用) 
定義:一定量溶劑中,所能溶的溶質的量。 
單位:M, 溶質克數/100克水 
解離度: 
適用範圍:離子晶體(像是鹽類、酸鹼類皆可) 
定義:已解離的部分與全部(解離與未解離的部分)的比值 
單位:% 
例如:若說醋酸的解離度為10%,代表100克的醋酸中,只有10克轉為醋酸根離子和氫離子,剩下的部分就是未解離的部分。 
溶解現象通常包括離子化合物與非離子化合物溶於水 
離子化合物水合後,形成帶電之離子存在水裡面,像是鹽啦。非離子化合物溶於水,假設沒有與水進行化學作用,通常是與水形成氫鍵,才能幫助非離子化合物溶於水。如果會與水反應的像二氧化碳啦、氨氣啦,也算是溶解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我說的天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