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化學中,活度(Activity)即某物質的“有效濃度”,或者稱為物質的“有效莫爾分率”。此概念由吉爾伯特·牛頓·路易斯首先提出

離子活度(α)和濃度(c)之間存在定量的關係,其表達式為:αi=γici式中:αi為第i種離子的活度;γi為i種離子的活度係數;ci為i種離子的濃度。γi通常小於1,在溶液無限稀時離子間相互作用趨於零,此時活度係數趨於1,活度等於溶液的實際濃度。

 

活性係數(Activity Coefficient)的產生,是由於溶液濃度在離子強度(ionic strength)較高、或者是溫度較高時,由於離子氛(ionic atmosphere)的因素,使其與理想狀況下計算的溶液濃度之間產生一定的誤差,活性系數即反映出真實濃度與理想濃度之間的比值。  

活性定義如下:即     

 

因此反應平衡常數應當修正為活性的乘積, 以常見的 aA + bB    cC + dD為例: 

 

  

其中K為熱力學當中的理想狀態的反應平衡常數。根據熱力學對於反應平衡常數、吉布斯自由能(Gibbs free energy)的描述,K在定溫下應為一定值。K’則為「真實」的反應平衡常數,相當於濃度的乘積;由於活性係數會受到各因素而改變,因此不一定為一個定值。但當濃度範圍不至於差異太大的情況下,活性係數的變化不大,因此可以將其視為一定值,此時K’則同時可視為一定值。在一般較初階的計算當中,會忽略掉活性係數的影響,此時假設活性係數均為1(即所有的分子均被算入有效濃度),此時K = K’。  

影響活性係數的因素最主要有兩方面:溫度與離子強度。其中隨著溫度的升高,活性係數會逐漸降低。而離子強度對於活性係數的影響,會隨著陰陽離子的種類而有所差異;不過大致上在低濃度下,相同價數、離子大小類似的陰陽離子(不論其陰或陽),其活性係數,即其活性係數隨著離子強度的變化趨勢是差不多的。也因此,吾人在較稀,不超過0.1 M的溶液,其活性係數可以透過廣義迪拜─胡克爾方程式(extended Debye-    equation)來進行預測: 

 

 

 

其中γ為活性係數(無單位),μ為離子強度(單位為M),α為水合離子大小(單位為pm,10-12M),z為離子價數。此方程式在溫度為25℃時適用,為一個經驗方程式。 

值得注意的是,此處的α並非從離子晶格等方式得到;必須計算出水中水合離子的大小,就會受到電荷密度,靜電吸引力吸引溶劑分子強弱的影響;如鋰離子,雖然其在晶格中直徑較小,但由於其電荷密度高,因此可以吸引較多的水分子,反倒是有較大的α。在晶格當中,鹼金屬離子的大小為Li+ < Na+ < K+ < Rb+;但在水中則恰好相反,為Li+ > Na+ > K+ > Rb+
其他的趨勢,大致上是離子強度增加,活性係數隨之降低;離子大小增加,則活性係數隨之而上升,並且在高濃度時更明顯;即在較小的離子大小時,離子強度的增加令活性係數的下降更為快速。 

而針對於不帶電的分子,由於離子氛的效應相當不明顯,因此其對於活性的影響就會比較小;相較於電解質,可以大致上視其活性係數為1。 

而氣體的活性稱為逸能(fugacity),可以寫為   。其中γ為逸能係數(fugacity coefficient)。一般而言在P < 1 atm時,可視為γ ≈ 1。

參考:

http://highscope.ch.ntu.edu.tw/wordpress/?p=27055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我說的天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